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乡镇街道信息公开目录>新界埠镇>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公共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解读问答

访问量:

关联稿件:

政策文件及解读问答(法律援助)

问:什么是法律援助?

答: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问:在哪里咨询办理法律援助?

答:对诉讼事项的法律援助,由申请人向办案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非诉讼事项的法律援助,由申请人向争议处理机关所在地或者事由发生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线下申请:到湖口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办理。

咨询电话:0792-6566148

办公地址:湖口县政务服务中心4楼411室(湖口县石钟山大道与通站大道交会处石钟大厦),公交7、8路可达。

服务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5:00,法定节假日除外。

问:申请办理法律援助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答:公民申请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援助,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1.法律援助申请表;

2.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为申请的还应当提供有代理权的证明;

3.经济困难状况说明表,如有能够说明经济状况的证件或者证明材料,可以一并提供;

4.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材料。

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的,应当提交前款第一、二、四项规定的材料。

问: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

答:1.尚未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也没有被指派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2.在本县范围内,公民获得法律援助一般需符合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和事项范围。对于通知辩护(代理)案件,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问:刑事案件中哪些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答:1.刑事诉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2.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问:法律援助的事项范围

答:民事、行政案件的事项范围包括: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

3.请求发给抚恤金;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

6.请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7.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

8.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

9.农民工在劳务方面或返乡创业、就业因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导致利益受到损害;

10.农民因购买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质量低劣产品导致经济损失;

11.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在人身财产权益等方面受到损害

12.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或者决定提出申诉或者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决定、裁定再审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问: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标准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规定,经济困难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律援助工作需要确定,并实行动态调整。

目前,我省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为:低收入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应当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

问:哪些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

答:法律援助申请人有材料证明属于下列人员之一的,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

1.重度残疾的或者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

2.社会救助、司法救助或者优抚对象。主要包括:

(1)属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

(2)领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其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门认定为困难家庭的;

(3)由政府或者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

(4)依靠政府或者单位给付抚恤金生活的;

(5)获得司法救助的;

(6)因意外事件、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正在接受政府临时救济的。

3.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进城务工人员。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人员。

问:哪些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

1.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

2.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

3.再审改判无罪请求国家赔偿;

4.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张相关权益;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