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西消息(记者 张震寰):9月26日,“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网络主题调研活动采访团来到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探访了江西金农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农米业”),见证了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的“七十二变”。采访团走进江西金农米业的展厅,只见籼米淀粉、粳米淀粉、大米蛋白粉、大米蛋白肽等产品琳琅满目。
江西金农米业 摄影 熊家明
“金农米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大米产业的深耕细作。”金农米业副总经理黄冬介绍,公司起初专注于传统大米加工,产品虽不愁销路,但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2008年,公司决定涉足大米精深加工领域。
金农米业的多款产品 摄影 熊家明
为了研发新工艺、新产品,金农米业选择了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金农米业瞄准了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该学院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显著的科研优势。双方不仅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还在江苏无锡共建了实验室和工厂,开启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之路。
采访团深入了解金农米业产品 摄影 熊家明
然而,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建厂、设备选型、产线搭建等环节,金农米业都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过程。2012年,公司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大米蛋白产品,但口感和风味与实验室样品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江南大学的科研团队与金农米业紧密合作,往返于江西和江苏之间数十次,不断调整生产设备、参数和工艺,最终使产品达到了市场要求。
2021年,金农米业与南昌大学刘成梅教授团队携手,组建了江西省稻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攻破高品质植物蛋白饮料专用大米蛋白关键技术,解决了大米蛋白在植物饮料中使用的痛点,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虽然新产品一开始投放市场的收益不高,但我们对未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非常看好,连续10多年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用于产品研发。现在我们的大米蛋白产品一年能卖3000多吨。”金农米业副总经理刘新华介绍,精深加工使大米附加值显著提高。普通大米每吨售价3000多元,而制作成大米蛋白产品后,附加值能提高30%。2023年,金农米业营业收入达到了2.9亿元。
如今,金农米业的大米蛋白粉、大米淀粉、大米蛋白肽等产品已经远销北美洲、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米蛋白粉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8%,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38%。金农米业也凭借卓越的业绩和创新能力,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为保障原粮品质,金农米业建立了“企业+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打造了超3万亩的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基地。通过签订优质稻订单加价收购合同、科研院校研发先进技术、合作社负责技术推广并提供优质田间管理服务等措施,2023年基地种植的优质水稻每亩增产200斤以上,农户每亩增收350元以上,企业每百斤稻谷整精米率增加20%以上。
据悉,上高县将在五里岭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大米精深加工园区。金农米业将与无锡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宜春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碎米通过物理变性及生物科技合成技术,投资约15亿元建设稻米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该项目旨在打造全产业链的稻米精深加工体系,实现产业延伸和价值提升。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后,产能可达大米淀粉(代脂)1.2万吨、大米蛋白1万吨,实现产值约8.5亿元,出口创汇约8000万美元,税收约7000万元(其中出口退税约3200万元);二期产能约是一期的2倍。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附件: